文芳阁软文网

为什么选择原创软文?

收录更有保障   推广价值更高   更利于百度收录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营销心得 > 软文里用数据算侵权?这五个雷区你可能天天踩

软文里用数据算侵权?这五个雷区你可能天天踩

更新时间:2025-07-19 |阅读: |来源:小编

凌晨三点,某自媒介工作室的小王盯着后台数据发愁——刚发的软件好评文案突然被平台下架,理由赫然写着"涉嫌数据侵权"。这篇引用某电商平台销售数据的文章,明明每个数字都来自公开页面,怎么就摊上事儿了?

这些数据真的能随便用吗?

去年杭州互联网法院判过这么个案子:某美妆博主在软文中采用爬虫抓取的竞品销售数据,结局被起诉索赔50万。法院认定,诚然数据本身不构成作品,但非法获取+商业采用=侵权。这给行业敲响警钟:公开≠免费。

常见的数据采用雷区包括:

  • 未经授权抓取后台数据(哪怕网站没设登录权限)
  • 篡改行业报告核心指标(把第五名改成自家第一)
  • 滥用网民隐私消息(把顾客手机号当案例展示)
  • 伪造调研数据(编造99%满意度的"权威统计")
  • 恶意对比竞品数据(拣选性截图抹黑对手)

某母婴品牌就栽过跟头。其软文引用第三方平台网民评论时,把"服侍尚可"改成"超乎想象",结局被潜在顾客集体投诉虚假宣传,罚款23万。


日常写作中这些场景最危险

场景1:想引用某智库的行业白皮书
正确做法:联系机构购物授权,注明"数据来源:XX探究院"
错误示范:截图报告核心页发九宫格,还打码机构logo

场景2:要网民案例佐证
正确做法:与顾客签《消息采用授权书》,核心消息脱敏处理
错误示范:把李女士的订单详情页完整截图发布

场景3:对比自家与竞品参数
正确做法:采用国家检测机构公示数据,标注对比维度
错误示范:深夜登录竞品店铺截图瞬时销售额,暗示对方刷单

去年某数码博主就因对比测试不严谨翻车。其测评某手机续航时,故意在竞品后台运行更加多程序,被扒出后台日志后公开道歉。


踩雷了怎么办?这三招能救命

某MCN机构曾因误用未授权数据被起诉,他们这样转败为胜:

  1. 立即删除:下架全网相关内容,包括转载的第三方平台
  2. 数据溯源:找到原始权利人,补签《数据采用许可契约》
  3. 置换补偿:免费为数据方提供等值广告资源身为补偿

更聪明的做法是提前预防:

  • 政体公开数据优先:国家统计局、工信部网站数据可放心采用
  • 购物数据保险:某数据平台推出"千元包年侵权险",覆盖百万赔偿额
  • 构建审核流程:设置"数据三查"机制(查来源、查授权、查实效)

深圳某科技公司的血泪教训值得借鉴。其软文引用国外论文数据时,发现原始探究样本仅30人,立即追加说明"本数据仅供参考",成功避免被认定为虚假宣传。


依循中国裁判文书网统计,2022年数据侵权案件量同比激增178%,其中软文类侵权占比达34%。但另外一个数据更值得玩味:败诉公司中89%从没咨询过法典顾问。或许,比数据更危险的,是对风险的盲目自信。

标题:软文里用数据算侵权?这五个雷区你可能天天踩

地址:http://www.guanjunjinpai.com/yxxd/53885.html

免责声明: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
相关推荐

加入文芳阁软文网 发稿快人一步

立即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