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芳阁软文网

为什么选择原创软文?

收录更有保障   推广价值更高   更利于百度收录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营销资讯 > 学校推广软文踩雷?这5种情况真的违法!

学校推广软文踩雷?这5种情况真的违法!

更新时间:2025-10-31 |阅读: |来源:小编

学校推广软文踩雷?这5种情况真的违法!

【文章开始】

哎,你说这事儿闹的!最近好几个做学校宣传的朋友都来问我:“哥们儿,我天天给学校写那些招生推文、活动宣传,该不会哪天突然被请去喝茶吧?” 说实话,这问题问得我一激灵。是啊,现在学校竞争这么激烈,谁不想把自家亮点吹得天花乱坠?但吹过头了,搞不好真会惹上法律麻烦!

一、软文不就是夸夸学校吗?怎么还扯上违法了?

先别急,咱得掰扯清楚啥叫“软文”。说白了,就是披着故事、新闻外衣的广告。你以为你在看一篇感人的校园故事?结尾可能就引导你报名了。你觉得是篇介绍学校特色的好文章?核心目的还是招生引流。

那问题来了:夸学校也犯法?关键看你“夸”的方式和内容! 法律(尤其是《广告法》和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)管的就是那些不老实、玩过火的宣传。


二、哪些学校推广软文,真的可能“踩雷”?

别以为学校是“净土”,推广就能随心所欲。下面这几种情况,风险极高:

  • 瞎编乱造,虚构事实: 比如,明明升学率只有60%,硬写成“90%以上学生升入重点高校”;没有的实验室、没开的特色课程,写得跟真的一样。这属于虚假宣传,铁定违法! 家长学生冲着这些“亮点”来了,发现货不对板,较真起来,学校和你都跑不掉。
  • 贬低同行,抬高自己:XX区唯一拥有国际认证的学校”(其实隔壁也有),“师资力量远超同类学校”(没有可靠依据)。这种拉踩行为,涉嫌不正当竞争,被对手举报或被监管部门盯上,麻烦就大了。
  • 承诺天花乱坠,最后无法兑现:保证100%就业”、“签约保送名校”(除非真有白纸黑字的协议且有这个能力)。这种过度承诺、无法保证的“保证”,是广告法明令禁止的。学生家长信了,结果没实现,纠纷就来了。
  • 利用“权威”和“受益人”做文章: 未经允许,把教育局领导视察的照片配上暗示“官方推荐”的文字;或者,把某个考上清华的学生大头照和感言放上去,暗示“来我们这你也能上清华”。这涉嫌利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形象和利用受益者名义、形象做推荐证明,也是广告法雷区。
  • 隐瞒关键信息,玩文字游戏: 学费写得模模糊糊(只说“费用合理”,不提具体数字和可能产生的其他费用);分校、合作办学项目资质不全却不明说。这种隐瞒重要信息的行为,同样可能构成欺诈或误导。

三、等等,学校又不是卖货的,也算“广告”?

这是个好问题!也是很多人困惑的点。学校提供的“教育服务”,本质上就是一种服务商品。 你写软文是为了吸引生源,促进家长“购买”(报名)这项服务,那它就具备了广告的性质。所以,《广告法》对商业广告的约束,很大程度上也适用于学校的招生宣传

不过话说回来,教育确实有其特殊性。纯粹介绍学校历史、文化、公益活动的文章,不带招生目的,风险就小很多。但一旦核心目的是为了招生引流,那性质就变了


四、那...我写软文时,怎么判断有没有越界?

把握几个核心原则,能帮你避开大部分雷区:

  • 真实性是底线: 所有数据、荣誉、设施、课程、师资、成果,必须100%真实可查证。别抱侥幸心理!
  • 客观表述,避免绝对化: 少用“最”、“第一”、“唯一”、“绝对”、“保证”这类词。用“名列前茅”、“具有优势”、“注重培养”等更稳妥。“或许”、“可能”有时候反而是安全的表述。
  • 不诋毁,不比较: 专注讲自己好,千万别提别人(尤其是具体名字)的不好。夸自己可以,踩别人不行。
  • 承诺要谨慎: 只承诺学校确实能做到且愿意承担法律责任的事情。模糊的“美好前景”描述要把握好度。
  • 使用图片、引语要授权: 用领导、学生、家长的照片或感言,务必获得本人书面同意
  • 信息透明: 涉及费用、资质、合作项目等关键信息,清晰、完整地告知,不玩躲猫猫。

五、万一不小心“踩雷”了,会怎样?

后果可大可小,真不是吓唬你:

  • 行政处罚: 市场监管部门(以前叫工商)可以责令停止发布广告、罚款(罚款额度可能很高,尤其是违法所得计算基数大的时候)、甚至吊销执照(对培训机构更常见)。学校声誉扫地,你作为写手或负责人也可能被追责。
  • 民事赔偿: 学生或家长如果因为虚假宣传蒙受损失(比如交了高额学费,发现承诺的师资、课程是假的),可以起诉学校要求赔偿
  • 刑事责任(极端情况): 如果虚假宣传涉及诈骗,且数额巨大、情节严重,理论上存在承担刑事责任的可能,虽然在学校推广中比较罕见。

六、有没有真实案例?说来听听!

当然有!随手搜搜新闻就能看到:

  • 某知名民办中学在招生简章和宣传中夸大升学率,被教育部门点名通报批评,并要求限期整改,消除影响
  • 培训机构宣称“签约保过”、“名师押题”,结果大量学员未通过考试,引发群体投诉,最终被市场监管部门以虚假广告为由处以高额罚款
  • 国际学校合作项目,实际未获得相关资质认证,却在宣传中暗示已获得认证,被家长举报后,面临退费潮和信任危机

这些案例都告诉我们,学校推广绝不是法外之地


七、最后一点思考:边界到底在哪?

写到这里,其实我自己也有点模糊的地方。比如,“适度包装”和“虚假宣传”的界限到底怎么划? 学校的历史底蕴、校园氛围、教育理念,这些比较“虚”的东西,怎么描述才既吸引人又不违规?说实话,这个度挺难把握的,很大程度上依赖具体语境和监管部门的裁量。可能这也是为什么,很多学校宣传部门负责人提起这个就头疼的原因吧。


写在最后

说到底,为学校写推广软文本身不违法,违的是那颗想走捷径、过度忽悠的心。教育是百年树人的事业,真诚和真实才是最长久的“招生简章”。咱写东西的,别光想着怎么把家长学生“哄”进来,更重要的是把学校的真实面貌、核心价值讲清楚、讲准确。这样写出来的东西,家长放心,学校安心,你自己也睡得踏实,对吧?

【文章结束】

标题:学校推广软文踩雷?这5种情况真的违法!

地址:https://www.guanjunjinpai.com/index.php/yxzx/56203.html

免责声明: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
相关推荐

加入文芳阁软文网 发稿快人一步

立即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