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芳阁软文网

为什么选择原创软文?

收录更有保障   推广价值更高   更利于百度收录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营销资讯 > 媒体软文发布禁区:这8类内容绝对不能碰!

媒体软文发布禁区:这8类内容绝对不能碰!

更新时间:2025-10-31 |阅读: |来源:小编

媒体软文发布禁区:这8类内容绝对不能碰!

【文章开始】

你有没有被那些伪装成新闻的广告骗过?明明看着像正经报道,结果读到一半发现是卖东西的?这就是软文!现在软文满天飞,但你知道吗,不是啥都能写的,踩了红线,轻则删文封号,重则吃官司!今天咱就掰扯掰扯,媒体软文到底啥不能发?

一、虚假宣传:吹牛吹上天?小心摔惨!

为啥虚假宣传的软文绝对不能碰?这还用说吗?忽悠消费者,迟早要翻车!平台不是傻子,监管更不是吃素的。那种把普通面膜吹成“返老还童神器”,把几十块的保健品说成“包治百病”的,纯属作死。

  • 夸大功效,无中生有:比如“三天瘦十斤”“彻底根治高血压”?醒醒吧,这种话你敢写,平台就敢封!
  • 虚构案例,伪造评价:编造“用户反馈”,PS对比图,雇水军刷好评?一旦被实锤,信誉扫地不说,还可能面临虚假广告的处罚。
  • 数据造假,误导受众:动不动就“99%用户满意”“销量领先”,却拿不出权威统计依据?这种模糊的、无法验证的数据,风险极高。

去年某网红带货的“神奇减肥茶”软文翻车事件还记得吧?吹得天花乱坠,结果被扒皮成分就是普通茶叶,罚得那叫一个惨!虚假宣传,绝对是软文的第一大雷区


二、违法违规:红线面前,没有侥幸!

这个就严重了。涉及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内容,碰都不能碰!甭管你文笔多好,包装得多巧妙。

  • 涉黄赌毒内容:打着“高端交友”“在线娱乐”幌子搞擦边?或者暗示某些产品有“特殊功效”?想都别想!平台审核系统比你想象的要敏感得多。
  • 煽动暴力、破坏社会稳定:发布容易引发对立、恐慌或者煽动性言论?这已经不是删文的问题了,可能直接进去喝茶。
  • 侵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:地图用错了?地区表述不准确?政治立场有偏差?这些原则性问题,零容忍!别在刀尖上跳舞
  • 非法集资、金融诈骗:包装成“高回报理财项目”“区块链新风口”的软文?很多就是骗局!参与传播,责任跑不掉。

说实话,这类内容具体怎么界定,有时候边界有点模糊,特别是涉及一些新兴领域时。但大原则就是:感觉游走在法律边缘的,最好别碰,安全第一!


三、医疗健康类:人命关天,慎之又慎!

医疗、药品、医疗器械、保健食品... 这些领域的软文,监管之严超乎想象!为啥?因为关系到人的健康和生命啊!

  • 宣称疗效、治愈率:普通食品说能治病?保健食品说能代替药品?绝对禁止!《广告法》写得明明白白。
  • 利用专家、患者形象代言:找“老中医”“康复患者”站台?没有严格的资质审核和授权证明,风险巨大。某药酒事件就是前车之鉴!
  • 含有表示功效、安全性的断言或保证:“绝对安全”“无毒副作用”?这种话,连正规药品广告都不敢说!
  • 涉及疾病名称、症状描述:非医疗资质机构发布的软文,连提具体的病名(如糖尿病、癌症)都要非常小心,容易暗示疗效。

写这类软文,我个人的感觉是如履薄冰。法规条文特别细,而且各地执行尺度可能也有差异。最稳妥的做法是:除非你是官方认证的医疗机构或有明确广告批文,否则别轻易碰医疗健康类推广。不过话说回来,即使有批文,也得严格按照批文内容来,不能放飞自我。


四、侵犯隐私与诽谤:别惹上官司!

软文为了效果,有时会想用点“真人真事”。但这里坑很多!

  • 未经授权使用肖像、个人信息:把客户的照片、姓名、联系方式甚至病例随便发出来?侵犯隐私权没跑!必须获得当事人明确授权
  • 捏造事实,诋毁竞争对手:为了突出自己产品好,就编造故事贬低同行?或者散布对竞争对手不利的不实信息?这属于商业诋毁,要吃官司的!某手机品牌之间互撕的案例还少吗?
  • 侵犯名誉权/商誉:对个人或企业进行不实贬损,造成社会评价降低?后果很严重。

真实案例:某培训机构软文,为了证明自己效果好,未经允许列出几个“学霸”学员的真实姓名、学校和成绩,还暗示是竞争对手的学员转过来的。结果被家长和对手机构联合起诉,赔钱道歉删文,得不偿失!


五、其他高风险“灰色”地带

除了上面那些明晃晃的红线,还有些内容看似“无害”,实则暗藏风险:

  • 过度承诺与无法兑现的服务:比如“报名就保过”“投资稳赚不赔”?这种绝对化的承诺,一旦无法实现,就是欺诈或违约。用词要留有余地
  • 诱导性过强,涉嫌传销模式:宣传“拉人头”“层级返利”?小心被定性为传销!这种模式本身就游走在法律边缘。
  • 涉及封建迷信:宣扬算命、风水改运等作为产品核心卖点?不仅平台不爱收,还可能被批宣扬迷信。
  • 低俗、恶趣味内容:为了博眼球,使用低俗语言、图片或恶搞?虽然可能一时吸引流量,但损害品牌形象,也容易被平台限流。品牌调性很重要
  • 未显著标明“广告”或“推广”:这是硬性规定!把广告伪装成新闻资讯,本身就是违规。《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》明确要求必须可被识别。“伪装”得再好,本质还是广告

结语:写软文,底线思维不能丢

说到底,写软文不是闭着眼睛瞎吹。真实性是基石,合法性是底线。在追求传播效果和商业利益的同时,必须时刻绷紧这根弦。平台规则、广告法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、甚至刑法,都是悬在头上的剑。

多问自己几个问题:我说的这个功效有依据吗?这个案例是真实的吗?我这样写会不会误导别人?会不会侵犯别人的权利?会不会违反法律?心里没底的时候,宁愿保守一点

写软文就像走钢丝,平衡商业诉求和合规风险是关键。记住这些不能碰的红线,才能走得更稳更远。毕竟,活着才能持续输出,对吧?

【文章结束】

标题:媒体软文发布禁区:这8类内容绝对不能碰!

地址:https://www.guanjunjinpai.com/index.php/yxzx/56182.html

免责声明: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
相关推荐

加入文芳阁软文网 发稿快人一步

立即注册